11岁小孩子适合看的有哪些文学书
十一岁应该是小学五年级的样子吧,根据我个人经历,我觉得可以看
【爱的教育】(意大利亚米契斯的,很有利于培养思想情操)
【汤姆索亚历险记】(美国马克吐温的)
【鲁滨逊漂流记】(英国迪福的)
【八十天环游地球】(法国凡尔纳的,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之一,不是特别深奥,情节十分吸引人,对培养阅读的兴趣很有帮助,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
【基督山伯爵】(法国大仲马的,这是我看的第一本名著,小学我妈为了激发我读书的兴趣买了青少年版的给我看,我一开始还不屑,后来越看越喜欢读书了).
我就是小学时候看的这些书,我说的这些外国名著小学生不适合读原著,都可以买到缩减版本的来看,也就是青少年看的那种版本,里面的内容都是精华,比较容易读,还觉得挺好看的.小学文化底蕴还不深,看这样的名著版本主要是培养读书兴趣和对文化气息有一个大致了解.
我认为看一些历史方面的书籍也很重要,比如看看【史记】【资治通鉴】,这两本我强烈推荐,我就是小学时候看的.但小学生一定不要读文言文的原著,要买白话文的,同样是缩减版专门给青少年读的那种.小学不需要深度专研历史,只当拓宽知识面和激发兴趣,所以这样的版本读起来足够了,对历史了解非常有帮助.至少对我而言,后来的初中高中,一直到现在都有很大帮助(我今年高三毕业).如果有兴趣,可以到中学再读深一些的历史读物.
还有几本中国的名家写给孩子看的书,有【宝葫芦的秘密】(张天翼的)【稻草人】(叶圣陶的)【小坡的生日】(老舍的).这几本我没有看过,但我想可以试试呵.
感兴趣还可以看看希腊神话,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可以扩大知识面.还有,看看【儿童文学】也挺不错,我小学的时候都会订着看的.
看书就是要从小培养的,提高文化素养,又有利于思想情操的培养.这事儿也要看个人兴趣的,以上是我的个人经历和意见,仅供参考, 望采纳!!!
胡适的文学有那些
胡适作品集:《四十自述》、《胡适文选》、《文学改良刍议》、《问题与主义》、《水诉传与红楼梦》、《贞操问》、《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我们的政治主张》、《西游记考证》、、《海外读书杂记》、《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三百年的女作家》、《说儒》、《神会和尚传》《醒世姻缘考证》、《我们走哪条路》、《白话文学史》、《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丁文江的传记》、《胡适演讲集》、《尝试集》、《尝试后集》、《胡适选注的诗选》、《胡适选注的词选》、《中国古代哲学史》、《戴东原哲学》、《章实斋先生年谱》、《胡适留学日记》等著作共计30种。
苏轼的诗词对古代文学有哪些影响
苏轼是经历北宋中期到后期的文学大家,他上承以欧阳修为文坛盟主的北宋中期诗文革新运动大潮,将诗、文、词等诸种文学艺术样式推向了北宋的最高峰,下开“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加上李廌、陈师道,又称为“苏门六君子”)等人才辈出的局面,成为欧阳修之后更为杰出的文坛领袖。文章对苏轼生平、思想、创作道路以及苏文、苏诗、苏词作详细介绍,并对苏轼在宋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加以评价。
关键词:苏轼 苏轼散文、辞赋、四六 苏诗 苏词
苏轼对文艺创作,倾注了毕生精力。他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反对“贵华而贱实”, 强调作者要有充实的生活感受。他认为为文应“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要敢于革新独创,“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书吴道子画后》)。苏轼重视文艺创作技巧的探讨,他用“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进一步“了然于口与手”来解释“辞达”(《答谢民师书》), 已经触及了文艺创作的特殊规律。苏轼的创作实践体现了他的文艺观。他是有多方面创作才能的大家,在诗、词、散文等方面取得了独到的成就。
一、苏轼的古文和辞赋、四六
(一)、苏轼的文道观与苏轼散文的艺术风格
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认为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潮州韩文公庙碑》),认为欧阳修“论大道似韩愈”、“记事似司马迁”(《六一居士集叙》),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但苏轼的文道观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独特性。首先,苏轼认为文章的艺术具有独立的价值,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文章并不仅仅是载道的工具,其自身的表现功能便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高级形态。(物固有是理,患不知之,知之患不能达之于口与手。《答虔倅俞括》)其次,苏轼心目中的“道”不限于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的规律,例如“日与水居”的人“有得于水之道”(《日喻》;此点与《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相同)。所以苏轼主张文章应象客观世界一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他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认为那样会造成文坛“弥望皆黄茅白苇”般的荒芜。
苏文的风格则随着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自如,像行云流水一样的自然畅达。韩愈的古文依靠雄辩和布局、蓄势等手段来取得气势的雄放,而苏文却依靠挥洒如意、思绪泉涌的方式达到同样的目的。苏文气势雄放,语言却平易自然,这正是宋文异于唐文的特征之一。苏轼的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他热心奖掖后进,培植不少人才。他的作品在宋代广为流传,对宋代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苏诗受到金代诗人、明代公安派作家和清代宗宋派诗人的推崇。苏文长期沾溉后学,其小品随笔更开明清小品文的先声。
史论、政论—
苏轼擅长写议论文。谈史议政的论文,包括奏议、进策、史论等,大都是同苏轼政治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作品。他早年写的史论有较浓的纵横家习气,有时故作惊人之论而不合义理,如《贾谊论》责备贾谊不知结交大臣以图见信于朝廷。除有一部分大而无当带有浓厚的制科气外,确也有不少有的放矢、颇具识见的优秀篇章。如《进策》、《思治论》、《留侯论》等,见解新颖,不落窠臼,雄辩滔滔,笔势纵横,善于腾挪变化,体现出《孟子》、《战国策》等散文的影响。如《留侯论》谓圯上老人是秦时的隐君子,折辱张良是为了培育其坚韧之性;《平王论》批评周平王避寇迁都之失策,见解新颖深刻,富有启发性。这些史论在写作上善于随机生发,翻空出奇,表现出高度的论说技巧,成为当时士子参加科场考试的范文,所以流传极广。
2小品文
史论、政论虽然表现出苏轼非凡的才华,但杂说、书札、序跋等议论文,更能体现苏轼的文学成就。所写书札尺牍如《上梅直讲书》、《与李公择书》等,大都随笔挥洒,不假雕饰,使人洞见肺腑。随笔、杂感、琐记,写人记事,言简而明,信笔挥洒,颇饶情致。如《记承天寺夜游》、《记游松风亭》,随手拈来,即有意境和性情。此类文字,实开晚明小品文一派。另有《仇池笔记》,亦系后人辑录而成。它们以艺术感染力来加强逻辑说服力,所以比史论和正论更加具备美文的性质。例如《日喻》中的两段比喻: